2011年2月28日,原本是廣東依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依頓電子”)申請上市,接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的日子,然而,2月25日,發審委溘然公告取消了依頓電子的審核會議。
根據依頓電子招股仿單(申報稿),依頓電子實際控制人為具有加拿大國籍、香港永久棲身權的李永強等三人,而依頓電子的直接和間接控股股東則分別為注冊于薩摩亞、維爾京群島的離岸公司,也就是說,依頓電子的股權結構是一種類紅籌架構。
《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發現,依頓電子搭建的類紅籌架構在歷史沿革中存在出資變更未取得審批的瑕疵,這或是導致審核會議被取消的“首惡”。
類紅籌架構
“發審委鋪排了依頓電子的審核會議,證實其招股仿單(申報稿)已經通過了發審委的預審。”萬聯證券投資銀行總部資本市場部原總經理黃海潮告訴記者,以前取消上會的案例也曾泛起過,不外非常少見,“一般情況下,取消審核會議是由于發審委發現IPO公司存在影響到審核委員判定的重大事項需要繼承核查,或者IPO主體發生重大事件”。
黃海潮進一步解釋,發審委的審核會議鋪排一般都比較謹嚴,臨時取消很可能是接到了舉報。“發審委在審核主板上市的IPO項目,比較看重法人管理結構及歷史股權形成題目,也就是說夸大追溯性;而審核中小板、創業板上市的IPO項目,則側重于IPO召募資金使用以及公司成長性,對于以前發生的事情放的比較寬。”黃海潮預測,依頓電子溘然被取消審核,應該是公司的歷史沿革題目。
根據依頓電子招股仿單(申報稿),依頓電子是一家位于廣東中山的PCB(印刷電路板)行業公司,其最早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
資料顯示,依頓電子的前身為依頓(廣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依頓有限),于2000 年2 月29 日成立,注冊資金為1200萬美元,企業性質為外商獨資企業,法人代表為李永強。股東為注冊于薩摩亞的依頓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依頓投資),依頓投資由注冊于英屬維爾京群島的高樹有限公司(下稱高樹公司)100%控股,高樹公司的股東則為李永強、李永勝、李銘浚三人,控股比例為33.33%、33.33%、33.33%。
依頓電子招股仿單(申報稿)顯示,李永強等三人均是加拿大國籍,擁有香港永久棲身權的華人,也就是說,從2000年起,依頓有限就完成了類紅籌架構的搭建,這種類紅籌架構在當時并不具備上市資格。
2006年,商務部、證監會、外管局等6部分聯合發布了《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劃定》(俗稱“10號文件”),其中劃定“境內公司、企業或天然人以其在境外正當設立或控制的公司名義并購與其有聯系關系關系的境內公司,應報商務部審批”。
這為依頓電子這樣的公司提供了境內并購發展的前提,隨后,依頓有限先后成立或并購了依頓(中山)多層線路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依頓多層”)、依頓(中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皆耀治理有限公司、依頓(香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依頓香港)等企業。
“依頓電子這種類紅籌架構登陸上交所主板,是有一些法律沖突的,但證監會鼓勵企業在海內上市,2006年開始實施的‘10號文件’更是為這種類紅籌架構的公司提供了上市依據。”黃海潮告訴記者,既然設定了“10號文件”這么一個把關前提,那么A股就會向它們(類紅籌架構公司)提供上市的出口,但會對其類紅籌架構搭建過程中是否符合規范進行嚴格審查。根據依頓電子招股仿單(申報稿),2000 年依頓有限設立時,依頓投資應根據依頓有限章程的劃定于2000年6 月2 日前繳足出資注冊資本的15%,但依頓投資未在該期限內繳足出資,依頓投資的第一次出資行為存在瑕疵。同時,2005年1月,依頓有限進行增資,但這次增資卻并未經由審批機關的審批。
2007 年6 月14 日,依頓有限于香港設立依頓香港,這次成立的依頓香港發生在商務部批準其成立依頓香港之前,仍舊存在瑕疵。
依頓電子的保薦人與律師以為,上述瑕疵并不會對依頓電子的IPO構成實質性法律障礙,由于上述瑕疵后經由補辦手續、主管部分認定等方式,已經正當。
審核會議為何溘然被取消,記者多次聯系依頓電子和其保薦代表,但依頓電子董秘林海的辦公電話一直無人接聽,保薦人則拒絕接受采訪。截至記者發稿前,并未得到切當謎底。“肯定是存在需要核實的事項,而假如核查出的題目并不嚴峻,企業可以再次提請過會。”深圳某立異類券商保薦人告訴記者。
漏稅風波
除了依頓電子搭建的類紅籌架構可能是其上市的羈絆之外,在2006年至2008年,依頓電子還曾被海關處以高額罰款。
依頓電子申報稿表露,2006年至2008年期間,依頓電子擅自將保稅入口的164噸雙面覆銅板、286噸半固化玻璃纖維樹脂、71噸銅箔出產產品線路板通過依頓多層在海內轉讓,漏稅575萬元;擅自將海內購買的631噸雙面覆銅板與631噸保稅入口雙面覆銅板進行調換,并將調換出來的保稅入口雙面覆銅板出產產品線路板通過依頓多層在海內轉讓,漏稅590萬元;截至2008年6月,依頓電子不能為短少的678噸保稅入口的雙面覆銅板提供合法理由,漏稅599萬元。綜上,拱北海關開出了1000萬元的罰單,金額占保稅料件總價值的10.25%,占依頓電子2008年凈利潤的5.64%。同時,2009年依頓電子補繳了347萬元的關稅和1417萬元的增值稅,占公司當年凈利潤的5.3%。
“入口保稅料件的使用有嚴格劃定,和在境內采購的一般料件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區別開來,哪些料件使用后產生的成品必需出口、哪些必需內銷、哪些享受保稅、哪些不享受都必需正確記實。”廣東一位“三來一補”行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從依頓電子的違法記實來看,并不能確認其故意違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依頓電子在對其旗下各出產單位的監視和治理過程中,存在漏洞,“這與其內部的聯系關系交易分不開”。
為了減少聯系關系交易,依頓電子在2005年至2008年期間,先后收購了旗下控股企業的100%股權。
根據《首次公然發行股票并上市治理辦法》第25條劃定,發行人不得有“最近36個月內違背工商、稅收、環保、海關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受到行政處罰,且情節嚴峻”的情形。
但保薦人以為這是公司的非主觀故意偷稅、逃稅行為,而且拱北海關在出具的證實材料中也稱,依頓電子的行為屬于一般違背海關監管劃定的行為,情節不嚴峻,不構成上市法律障礙。
污染語焉不詳
PCB行業屬于具有污染性的行業,“主要是其工藝流程中必不可少的蝕刻、電鍍產業需要酸堿溶液和重金屬銅,產生的廢水不能使用”。興業證券[17.34 4.52%]電子元器件行業研究員劉亮告訴記者,PCB行業工藝復雜,產生的污染物包括主要產生邊料、鉆孔粉等含銅的有價固體廢棄物,以及含有銅、鎳、錫等有色金屬污染物和廢酸、廢堿、COD(化學需氧量)、氟化物、氰化物等一二類污染物,環保部分對此有嚴格劃定,PCB廠商必需建設污水處理系統。2月28日,原本上會的企業包括來自惠州的中京電子與依頓電子,偶合的是,這兩家企業同屬于PCB行業,主營業務高度一致,前者沖關中小板,后者則是上交所主板,其召募資金使用項目也較為一致。
不外,結局并不相同,中京電子順利過會,而依頓電子則被取消了審核會議。
根據中京電子招股仿單(申報稿),有關如何減少污染的描述超過30頁,每年用于管理污染的花費為200萬元至400萬元之間,共建成“中水回用系統、蝕刻廢液再生系統、低含銅廢水回收系統等”設備。
而依頓電子的招股仿單(申報稿)僅用了很少的篇幅解釋污染題目,僅表示公司具備了處理污染物的能力。
同時,依頓電子的規模要比中京電子大良多,資料顯示,2010年上半年,海內PCB板的整體銷售收入排行榜中,依頓電子高居第二位。其總資產超過24億元,而中京電子總資產僅為3億元左右。
這也說明,依頓電子所需管理的污染要遠多于中京電子。
“目前全球的PCB板制造行業相對飽和,低真個單層板、雙層板產能已經由剩,而中國的PCB板產能占全球30%,應用量更是接近50%,對于低真個PCB板廠商,國家明確限產。”劉亮告訴記者,全球三分之一產能在海內,也就是說,PCB板的污染題目集中在海內,“證監會對于污染嚴峻的企業IPO,實行一票否決制”。
對于行業本身具有的污染題目,依頓電子在招股仿單中選擇了“回避”。
轉帖請注明 http://www.PCBwork.net
上一篇:電子產品薄型化的趨勢也會帶動軟板需求增長
下一篇2011年1月北美總體印刷電路板(PCB)制造商接單出貨比為0.97
溫馨提示:
凡在本公司進行電路板克隆業務的客戶,必須有合法的PCB設計版權來源聲明,以保護原創PCB設計版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